特朗普的关税战打到今天,已经成了国际经贸圈最大的黑色幽默。挥着关税大棒折腾了这么久,想象中的万国来朝没等到,除了日本这个传统小弟以及号称南亚霸主的莫迪老仙滑跪得很利索。不过,日本跪我能理解,印度这波我是真没想到,毕竟连越南这种对美出口占GDP 30%的国家都还在硬挺。
当中国外交部放出不跪不退的硬核视频后,特朗普团队一下发现,在商品关税上捞不着好处了,就开始在海运这儿搞小动作。他们新弄出来的中国船泊位费,简直就是把敲竹杠玩出花了。
现在一艘8500标准箱的中国货船停靠美国港口,单次就要缴纳295万美元(约2100万人民币)的门票钱。这还只是起步价,按照白宫公布的阶梯收费方案,到第四年这个数字会飙升至4130万美元(约3亿人民币)。
这种收费水平,是美国港口镶了金边还是铺了钻石?要知道现在外贸利润十分微薄,这笔额外运费成本相当于在关税战之外,又开辟了第二战场。
更绝的是政策细则:凡是挂中国国旗的船只,要全额收费;外国公司使用中国制造的船只,打七折。这精准打击暴露了美方两个小心思:既想打击中国航运业,又舍不得放弃性价比最高的中国船只。
要理解这个政策的荒谬性,得先看看中国造船业有多变态。2024年全球集装箱船新订单榜单上,前十名里中国船厂包揽七席,市场份额高达74.1%。日韩这对曾经的造船霸主现在只能捡些边角料,日本唯一上榜的今治造船还可怜巴巴地垫底。
把数据展开更让人震惊,中国造船业的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这三大指标都断层领先其他国家。今年3月是造船行业的“淡季”,但依然接到了52万吨的订单,这相当于每个月能造出5艘福特级航母的排水量!
这种统治级表现让美国的海运制裁显得特别可笑。就像在NBA球队要求对手不准用中国制造的篮球比赛,结果发现联盟80%的篮球都是中国代工的。
航运专家算过账,要是严格执行新规定,从上海到洛杉矶这条航线%,最后掏钱的不还是在沃尔玛超市里抢特价商品的美国老百姓吗?
特朗普这招很快遭遇了戏剧性反噬。最先跳出来骂街的居然是美国航运协会和码头工会,前者的自家船队里,中国造的船占比超过了30%;后者担心运费上涨会让船只航行次数减少,进而影响就业。要知道,美国码头工人不好对付,2024年美国西海岸的大罢工让供应链瘫痪了三个月,最后政府只能妥协。
更精彩的连锁反应发生在贸易端,我们国家已经做好了和美国脱钩的准备,但美国没有,2025年一季度数据显示,中国对英出口增长15%,对欧出口增长12%。
反观美国,一时半会难以找到代替中国制造的国家,非要找那就找印度吧。沃尔玛花了七年时间,才把中国商品的占比从 80%降到 65%,把印度商品的占比从2%提高到了20%,但结果呢......客服投诉电话就被打爆了。
白宫经济顾问可能忘了,中国还有一张王牌:全球80%的集装箱是中集集团旗下企业生产的。要是真闹僵了,美国港口很快就会出现船来了却没有集装箱可用的情况。
特朗普某种程度算是创造了商业奇迹,关税战砸自己一次不过瘾,又加码停船费再砸一次。这哪是制裁中国,分明是自虐。
我相信他这项政策的发展过程会很有意思,不妨一起观察看看。参考 2018 年关税战的情况,这个政策大概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嘴硬期(6 - 8个月):政客们到处宣扬“要让中国付出代价”,企业却偷偷地囤货;
第二,通胀期(12 - 18个月):超市里的物价大幅上涨,底层选民发现自己的工资连汉堡都买不起;
第三,甩锅期(选举前):突然表示“有些条款需要重新评估”,把黑锅都推给官僚体系。
我们国家的船,美国人的飞机,他制裁我们的船,我可以关闭他飞机路过我们的领空或是多收几倍的过路费
中美贸易战也有好处,我们这的工厂很多关门打烊了,大多是生产服装玩具的,整个街道清净了,就连五一,街道也清清爽爽,彻底休息了。商家为了揽客降价促销,摆起了路边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