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海航运、阳明海运单季净利双双“急刹车”,录得第二季度净利均在3000万左右。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在关税政策反复、运价与货量走弱、以及汇率与税项等非经营因素干扰下,两家公司盈利水位与去年同期相比显著回落,凸显今年二季度市场环境的复杂与脆弱性。
万海董事会于8月11日通过二季财报,单季归属母公司税后净利为10.77亿新台币(3600万美元),均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90%。不过,作为亚洲区内航线的主力玩家,其营业利益仅小幅下滑,录得87亿新台币(2.89亿美元),同比降幅约20%;营收为239亿新台币(7.98亿美元),同比下降9%。
公司说明,二季受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与新台币升值造成的未实现汇兑损失双重影响,压抑了净利表现。不过,上半年累计合并营收719.43亿元(24.01亿美元)、营业净利179.09亿元(5.98亿美元),分别年增约9%与37%,显示核心营运仍具韧性,净利回落主要来自非营运因素。
阳阳明海运董事会于2025年8月12日审议通过了第二季度及上半年财务报表。第二季度合并营收为386.63亿元新台币(约1.29亿美元),税后净利为9.85亿元新台币(约3,288万美元),每股盈余(EPS)为0.28元新台币。上半年累计合并营收为841.73亿元新台币(约28.09亿美元),税后净利为87.61亿元新台币(约2.92亿美元),每股盈余(EPS)为2.51元新台币。
公司表示,受贸易谈判不确定性的影响,货量与费率较去年同期走弱,并且对未分配盈余认列营利事业所得税,这共同影响了整体获利水平。
与万海、阳明二季利润承压不同,德翔海运(T.S. Lines)在8月1日发布公告,预计集团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将录得约1.8亿至2亿美元的股东应占利润,相较于2024年同期约5630万美元的股东应占利润,增长约220%至255%。
公司将增利主因归结为①整体平均运价上升,符合市场趋势;②租船收入增加,主要因更多船舶以更高租金对外出租。
另外,据信德海事观察,德翔对跨太平洋加码更为谨慎。今年中美贸易摩擦发生时,德翔与部分同业撤回/缩减跨太平洋航线的运营计划,及时降低了对波动较大的航线敞口。
【投稿】【提供线索】【转载】请后台留言或电邮投稿,主题格式为【投稿】+文章标题,发送至邮箱。